
特朗普在白宫对到访的泽连斯基说出“我们现在不能提供‘战斧’导弹”时,或许没想到,对方竟然展开了一幅标注着俄罗斯境内关键目标的地图。
这幅地图上详细标明了俄国防和军事经济的重要目标,乌方希望借此说服美国,获得能够直击对手纵深的打击能力。
这个戏剧性的场景背后,是乌克兰对“战斧”巡航导弹长达数月的执着追求。
这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导弹,意味着从乌克兰领土发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罗斯核心城市都将处于其打击范围之内。
对乌克兰而言,这不仅仅是武器升级,更是打破当前战场僵局的希望所在。
特朗普的回应却令人玩味。 他在与泽连斯基的会晤中赞扬了“战斧”导弹的“致命优点”,但话锋一转,明确表示:“‘战斧’非常危险,我们提供它可能意味着冲突升级,
可能会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 ”这种态度转变发生在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之后,并非偶然。
特朗普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立场:“我们已经需要它们(‘战斧’导弹),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武器都给乌克兰。 我不能危及美国的安全。 ”
这番话揭示了美国在军援问题上的真实考量当自身武器库存面临压力时,即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要让位于“美国优先”。
美军现有的“战斧”导弹库存约为4150枚,而五角大楼在2026年预算中仅计划购买57枚新导弹。
与此同时,美国每年只能生产50至70枚新的“战斧”导弹,每枚成本高达130万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自身国防需求与支持乌克兰之间的艰难平衡。
俄罗斯方面对“战斧”导弹可能进入乌克兰的反应异常强烈。
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时明确表示,即使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也不会改变俄乌战场局势,并且会损害俄美关系以及和平进程。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更是多次警告,这种远程武器的交付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俄方的担忧不仅源于“战斧”导弹的物理性能,更在于其战略意义。 部分型号的“战斧”导弹可携带核弹头,这种“模糊性”将大幅加剧局势风险。
佩斯科夫还强调,“战斧”属于操作复杂的特殊武器,即便交付乌克兰,其部署和使用也离不开美国专家的介入。
乌克兰面临的现实是,即使获得“战斧”导弹,也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乌克兰海军已经没有能够发射“战斧”导弹的舰艇,美国还需要对这些导弹进行改装,以适应地面发射装置。
此外,“战斧”导弹的使用离不开美国军事情报部门的支持,包括目标定位和数据更新,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将更深入地卷入冲突。
特朗普政府在对乌军援政策上呈现出明显的交易式特点。 美国正在推动一种由欧洲盟国出资购买美国武器,再转交给乌克兰的新机制。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乌克兰的武器需求,又不会过度消耗美国自身的国防资源,同时还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订单,可谓一举多得。
美国国内的军事压力也是制约对乌军援的重要因素。 据透露,美军多种关键弹药库存持续下降,已经触及或低于警戒线,其中“爱国者”导弹的库存仅有基准值的25%。
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更是加剧了这种压力,迫使美国在援助乌克兰时更加谨慎。
特朗普的立场似乎越来越清晰:外交解决优先于军事升级。 他表示,“希望我们能在不考虑‘战斧’的情况下结束冲突”。
这与他就任总统以来一直强调的“美国利益优先”原则一脉相承,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无限制援助乌克兰的厌倦情绪。
泽连斯基在会谈后试图保持乐观,他表示:“好在特朗普总统没有说‘不’,但就今天而言,他也没有说‘好’。
”然而,这种模糊性恰恰体现了乌克兰在当前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地位既是关键棋手,又是博弈的筹码。
欧洲盟友对特朗普态度的明显转变感到困惑。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近期公开指责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在2021年阻挠其推动的欧俄对话,
认为他们的“皈依者狂热”导致和平努力失败。 这种分歧反映出欧洲在对俄政策上的深刻矛盾,也使得乌克兰在争取外部支持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特朗普政府似乎更关注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展现其斡旋能力,而非单纯通过军事援助升级冲突。
特朗普明确表示,他现在优先关注的是外交工作,他认为提供“战斧”导弹可能会破坏这一进程。 这种思路与拜登政府时期的大力军援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已成为衡量美对乌支持限度、美俄关系缓和空间及冲突走向的关键风向标。
目前看来,特朗普更倾向于将其作为悬而不用的威慑筹码,既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又避免直接越过普京设定的红线。
乌克兰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单一的武器系统,而是可持续的战略支持。
但美国似乎已经意识到,无限制的军事援助不仅难以改变战场态势,反而可能将自身拖入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风险之中。
辉煌优配-配资公司app-配资账户-股票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