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的核心距离有明确标准:全程马拉松(简称 “全马”)固定为 42.195 公里,半程马拉松(简称 “半马”)为 21.0975 公里。这两个距离是跑者衡量自身能力的基础标尺,也是各类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赛项目。
二、成绩相关术语:PB 与跑崩 PB(Personal Best):指个人最佳成绩,是跑者在某一距离赛事或训练中取得的最快成绩,突破 PB 是多数跑者的长期目标,代表训练效果的直观提升。 跑崩:指在比赛或训练中,因体力分配失衡、节奏紊乱等原因,导致无法维持预定强度,甚至被迫停跑的状态,是跑者进阶过程中常见的挫折。展开剩余75%三、赛事时间标准:破三与关门时间 破三:特指全马完赛时间跑进 3 小时,这一成绩代表较高的竞技水平,需长期系统训练才能达成,国内能达到这一标准的跑者属于少数群体。 关门时间:赛事设定的最大完赛时限,全马通常为 6 小时左右(不同赛事略有差异,如部分赛事为 7 小时),在此时限内完赛可获得官方认可的成绩证书和奖牌,超时则不计入有效成绩。四、训练方式分类:LSD、间歇跑及其他 LSD(Long Slow Distance):即长距离慢跑,以稳定的慢速完成 15 公里以上(全马训练需 35 公里以上)的距离,核心作用是提升耐力储备,为长距离赛事打基础。 间歇跑:高强度训练方式,通过 “短距离快跑 + 慢跑 / 步行恢复” 的重复组合(如 400 米快跑 + 200 米慢走,重复多组),旨在提高速度耐力和心肺功能。 放松跑:低强度恢复性跑步,用于训练后调整身体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节奏跑:保持稳定配速的中强度训练,帮助跑者适应比赛节奏,提升持续奔跑能力。五、基础数据指标:配速与步频 配速:指每公里所用时间(单位:分 / 公里),是控制跑步强度的关键参数,不同训练目标对应不同配速区间。 步频:每分钟脚步落地次数,初跑者建议从高步频(每分钟 170-180 步)起步,可减少关节冲击,再逐步调整步幅以提升配速。六、技术动作术语:送髋与赤足跑 送髋:跑步时髋关节的主动伸展与转动,通过腰腹力量带动大腿前摆,能有效提升步幅和跑步效率,是专业跑法的核心要素。 赤足跑:不穿跑鞋的跑步方式,部分资深跑者认为其能增强足部感知与发力效率,但对技术要求极高,需谨慎尝试。七、团队协作术语:破风与兔子 破风:前方跑者为后方同伴阻挡空气阻力,在配速 3 分钟以内的高速情况下效果显著,低速时影响较小,常见于精英选手的团队训练或比赛中。 兔子(配速员):赛事中按固定配速领跑的人员,如 “400 兔子” 即带领跑者以 4 小时完赛的配速前进,帮助他人稳定节奏、达成目标,其实际能力通常高于所设定的配速。这些跑步术语你都知道吗?学会了这些,你就不是一个跑步小白了,一定是进阶的跑步大神!严肃跑者!
发布于:福建省辉煌优配-配资公司app-配资账户-股票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