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到上海,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璀璨的都市霓虹与摩天大楼,很少有人会将这座现代化的“魔都”与丰富的野生动物世界联系起来。然而,就在我们身边的社区、公园甚至是一平方米的角落,一场与“野生邻居”的奇妙邂逅正在发生。
日前,由普陀区文旅局与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打造的亲子阅读品牌“阅享苏河”第三期在少图长风馆火热开讲。本次活动特邀生态学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策划的科普童书《一平米博物馆:城市动物大冒险》为引,以“沪上寻趣·身边探微”为主题,带领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解锁了隐藏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密码。
“提到野生动物,大家总想到非洲草原或原始森林,可上海这样的都市里,它们正和你做‘邻居’呢!”作为一位常年带队深入非洲、南美科考的自然科普达人,何鑫博士擅长将硬核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他通过书中精美的图片和自己拍摄的珍贵影像,为孩子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上海野生动物地图”:绿化良好的社区里,“一丘之貉”悄然安家,珠颈斑鸠在草坪上“随地大小蛋”;行道树上,赤腹松鼠灵巧跳跃;滨水地带,“旱地企鹅”夜鹭悠闲踱步,黑斑侧褶蛙(俗称青蛙)呱呱开唱;若水质清澈,甚至可能偶遇中国原生的欧亚水獭。
这些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仿佛第一次发现自家小区的灌木丛里也藏着如此多的秘密。事实上,上海所记录的鸟类种类已超过全国鸟种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数十种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隐秘生存。然而,何鑫博士也轻叹道,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原住民”成了“被挤占空间的客人”。他展示的案例——被垃圾困住的鸟类、因污染而变色的河流——也让孩子们揪心不已,深刻体会到物种数量数字背后所暗藏的生存艰辛、机遇与挑战。
“它们在这儿住了几万年,我们才是后来的。”这场讲座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生动的影像、有趣的故事和一颗希望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守护自然的心。讲座结束后,不少孩子拉着家长的衣角念叨:“回家要看看楼下有没有貉!”“不能乱扔垃圾,不然青蛙没家了……”
人类城市的发展正映照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变迁。这场在“阅享苏河”读书会中开启的都市自然探索,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生命的教育。它启示我们,关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就是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在这片城市的钢筋森林里,一场关于观察与守护“野生邻居”的温暖约定,正悄然萌芽。
辉煌优配-配资公司app-配资账户-股票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